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欢迎您

队伍建设

热能工程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师资队伍

张天时

日期:2022-09-20 17:23:12 作者: 访问量:


学术简介:

张天时,男,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动力系统智能高效集成热管理与能量管理、融合人工智能与仿生学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热行为与热管理。

已主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课题、吉林省发改委课题、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以及一汽集团等企业合作课题。联合一汽集团率先开展了面向高寒地区的实车动力电池低温预热和快充热管理研究,以及动力电机及控制器高效冷却、耦合空调车辆集成智能热管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助力了一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研发技术已应用于一汽新能源电动汽车,撰写提供一汽集团电动汽车自主研发校企联合攻关项目技术研发报告,并得到了一汽集团和汽车产业界的高度评价。作为负责人荣获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动力电池前瞻技术创新奖。

在国家与行业标准制定方面,作为核心人员参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的编制工作,这是国家最高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规划,其中本人成为了《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热管理及热安全技术领域》编制负责人,参家单位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汽中心、北航、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比亚迪、东风汽车、北汽研究院、北汽福田、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汽车领域知名一流高校和企业。

在学术论文发表和知识产权方面,申请人已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被聘任为电动车与车辆工程国际会议(CEVVE)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地面机器系统分会委员。同时,担任国际TOP SCI期刊《Joule》,IF:44.8、《J.C.Production》,IF:10.2、《Energy》,IF:9、《APP.THER.ENGINEERING》、《I.J.Heat and Mass Transfer》、《J.Energy Storag》、《J.The.Science》等系列国际一流SCI国际学术期刊评委,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热科学与技术》、《汽车工程学报》等中文学术期刊评委。

此外,参与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创新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等,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奖、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先后获得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学业导师”、等荣誉称号。指导吉林大学本科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0余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发明类二等奖2项、第八届“创青春”吉林省青年创业大赛互联网专项赛省级银奖1项、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1项和校级金奖1项;吉林大学挑战杯创业计划赛道校级银奖 1项、吉林大学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数字工业设计二等奖2项,指导竞赛学生发表科技论文9篇、申请专利6项。

招生范围:

同时招收保研同学和考研同学。

课题组已招收了与一汽集团联合培养的专项工程硕士学生,欢迎已获得“工程硕博校企联合培养专项”资格的同学进入课题组学习。除一汽集团外,同样欢迎与其他企业联合培养同学加入课题组。

课题组研究生先后多人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潍柴动力奖学金、学术业绩奖学金等,获得吉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吉林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等奖励与荣誉。

课题组研究内容涉及热管理、传热学与流体力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仿生学等多学科交叉,面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身工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身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交通工程等理工科专业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

课题组毕业去向为汽车、能源、航天、电子、机械、制冷等行业从事技术研发与管理岗位。课题组已毕业学生就职于一汽大众、一汽红旗、一汽集团总部、上汽集团、上汽大众、华为新能源汽车开发部、比亚迪先进技术研究院、长光卫星、航天6院等大型知名企业,部分同学在国内高等院校和研究所担任大学老师和研究员。课题组已毕业硕士同学有选择组内读博的同学、也有选择去外校读博或出国读博的同学。

联系邮箱:zhangtianshi@jlu.edu.cn

微信

办公地址: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汽车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新能源与低碳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楼3311




上一篇:常伟

下一篇:王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