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嘉懿,男,汉族,工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吉林大学“唐敖庆青年学者”。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24.08至今,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2.07-2024.07,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农业工程,吉林大学“鼎新学者”/博士后,合作导师:任雷教授/朱冰教授
2018.09-2022.06,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博士研究生,导师:朱冰教授
2015.09-2018.06,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朱冰教授
2011.09-2015.06,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专业第一),导师:朱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驾驶中的人因智能
人在环路强化学习
驾驶人心理、生理分析
驾驶人广义行为感知、理解与协同
智能汽车人机共驾
智能汽车端到端自动驾驶
主持科研项目:
[1] 基于驾驶人行为理解的人机共驾型智能汽车驾驶权分配机制研究(5230249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4.01-2026.12
[2] 智能汽车基准场景生成与场景显著性评级技术研究(2022YFB250340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2.12-2025.11
[3] 基于驾驶人风险认知度的智能汽车人机驾驶权分配策略研究(2023M74133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24.01-2025.12
[4] 面向共驾型智能汽车的人机协同决策控制方法研究(20240101116JC),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01-2026.12
[5] 特殊地形车辆自动驾驶的人机功能分配研究(HFNKL2024W04),人因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4.11-2026.11
[6] 整车数据闭环驱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30301008ZD-2),吉林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23.11-2025.12
代表性论文:
[1] Spatial-Temporal Risk Field for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in Dynamic Traffic and Application in Trajectory Plan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3, 24(3): 2963-2975.
[2] Adaptive Steering Torque Coupling Framework Considering Conflict Resolution for Human-Machine Shared Driv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2, 23(8): 10983-10995.
[3] Combined Hierarchical Learning Framework for Personalized Automatic Lane-Chang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1, 22(10): 6275-6285.
[4] Subjective Driving Risk Prediction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Human Driver Cognitive Risk,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4.
[5] Modeling Lane-changing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Based on the Driving Behavior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Human Driver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25, 284: 127974.
[6] Analysis of Personalized Car-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ing Drivers’ Physiological Activation, Automotive Innovation, 2025.
[7] 于条件去噪扩散概率模型的驾驶人注意力预测, 汽车工程, 2025.
[8] 基于安全场改进RRT*算法的智能汽车路径规划方法, 汽车工程, 2020, 42(9): 1145-1150+1182.
[9] 面向智能汽车人机协同转向控制的强化学习变阻抗人机交互方法,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18): 141-149.
[10] 基于握力分布的驾驶人人机共驾状态识别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 2022, 35(3): 166-176.
科技奖励:
[1]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智能汽车先进底盘系统个性化设计与测试关键技术
[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智能汽车人-车-环境一体化测试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3] 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汽车智能主被动安全一体化设计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4] 中国生产力促进奖(创新发展)一等奖,智能汽车个性化控制系统及其测试评价方法
[5] 吉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及其测试匹配体系
个人荣誉:
[1] 入选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 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 吉林大学“优秀博士后”
[5] 吉林大学“十佳研究生”
[6] 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
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 2025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特等奖
[2] 2025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
[3]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
团队与招生情况:
吉林大学汽车电控与智能化研究室(VCI)成立于2010年,团队负责人为朱冰教授,主要围绕汽车智能化技术相关领域开展前沿探索,拥有国际一流的智能汽车技术研发与测试全栈式平台条件。团队先后培养吉林大学十佳研究生4人、十佳大学生5人;先后30余人次获国家奖学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生基金2项;毕业生荣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3篇、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吉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3篇、吉林省优秀硕士论文6篇、吉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14篇;获批学生创新项目30余项;先后荣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毕业生就职于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一汽、上汽、广汽、华为、比亚迪、百度、大疆、蔚来、理想、小鹏等大型知名企业。
本人面向车辆工程、人工智能、心理学等专业每年招收3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研究生,要求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拼搏创新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具备扎实的Python/PyTorch、Matlab/Simulink、C++等编程基础和一定的自动驾驶仿真工具链使用经验,或具备一定心理分析、生理数据处理经验。衷心欢迎国内外优秀博士、硕士加入!
下一篇:宋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