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欢迎您

本科教学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 > 课程信息

车身实验学

日期:2021-12-21 14:57:15 作者: 访问量:

车身实验学

 

一、课程介绍

 

《车身实验学》是工业设计(车身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本课程与工程试验密切相关,是本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通过本实验课程理论部分与实验部分的学习与实践,了解车身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了解有关实验装置、实验设备;掌握车身及附件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各种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车身实验测试技能,包括车身结构的动静态刚度、动静态强度、模态、振动噪声等实验测试技能。本实验课程与车身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等环节密切相关。同时为走向工作岗位以及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ntroduction

 

"Autobody Experimental Engineering" is an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Industrial Design (Autobody Engineering). This course is related with the engineering tests. This course featur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students must understand and master it. The basic theoretical part and experimental part of this course offer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autobody structural test techniques and the principle of test apparatus and equipment. The test theory and methods of autobody and its accessories are also presented. The operation of test instruments and apparatuse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are involved.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skills of autobody experimental tests including the experimental test skills of dynamic/static stiffness, dynamic/static strength, modal and vibration/noise. This experimental cours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urse of “Autobody Design” and the graduation design etc.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career and the graduate level studying.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车身实验学

课程编码

422111

英文名称

Autobody Experimental Engineering

课程学时

32

课程学分

1.5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选修课

开课学期

7 学期

课内实验学时

12

适用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

开课单位

车身系

选用教材

内部讲义

主要参考书

1.《汽车工程手册试验篇》. 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工程手册编委会主编

2.《汽车车身结构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云凯主编

3.《轿车车身》. 人民交通出版社, 谷正气主编

制定人

沈传亮

制定时间

201810

 

二、教学大纲

1、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与工程试验密切相关的,是本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与车身结构设计等课程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在充分了解试验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车身结构的试验技能。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了解有关实验装置、实验设备;掌握车身及附件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各种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车身实验测试技能,包括车身结构的动静态刚度、动静态强度、模态、振动噪声等实验测试技能。本实验课程与车身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等环节密切相关。同时为走向工作岗位以及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要求

该课程主要讲授汽车车身结构强度、刚度、振动特性及其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技术,以传授汽车车身结构试验分析理论与技术为目的。要求掌握非物理量电测量特别是电阻应变片和应变仪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了解汽车车身试验的范围和要求,熟悉并掌握各种车身结构试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在学过有关内容后要事先预习有关实验内容,预定实验时间,准时做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中积极思考,勇于提问,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验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课后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应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书写和提交。

3、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无。

4、教学方式

课程由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理论授课20学时,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实验教学12学时,针对实验项目进行实践教学。

5、实验环境和设备

车身结构实验室(车身刚度/强度综合试验台、车身模态测试系统、车身结构全场应变测试系统、车身结构振动高速测量系统、实验车身/实车等)

6、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绪论(2学时)

1.1 汽车试验学概述

1.2 汽车标准与法规

1.3 汽车试验场介绍

1.4 车身实验学研究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学时分配: 重点及难点为车身实验的内容、汽车标准与法规;汽车试验学概述、汽车标准与法规学、汽车试验场介绍和车身实验学研究的内容各节的学时均为0.5学时。

思考题:无

2 测试技术基础(4学时)

2.1 测试技术概述

2.1.1  机械量电测技术

2.1.2  测量与测试

2.1.3  传感器

2.1.4  测试技术在车身试验中的应用

2.2 应变的电测技术

2.2.1  电阻应变片

2.2.2  电阻应变仪

2.2.3  信号记录仪器

2.2.4  微型计算机

教学重点、难点、学时分配: 重点及难点为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变电测技术;测试技术概述学时为4学时、应变的电测技术学时为2学时。

思考题:车身强度测试中应变片的粘贴步骤及粘贴示意图。

3车身结构设计准则(3学时)

3.1 车身结构描述(1学时)

3.2 约束与设计目标(1学时)

3.3 车身结构设计准则(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学时分配:重点及难点为车身结构的性能要求;车身结构描述、约束与设计目标、车身结构设计准则各节的学时均为1学时。

思考题:无

4章 第4章 车身结构试验(9学时)

4.1  车身强度试验

4.2  车身刚度试验

4.3  车身模态试验

4.3  车身部件及附件试验

4.4  密封性、耐蚀性及空气动力学试验

教学重点、难点、学时分配:重点及难点为车身强度试验、车身刚度试验;车身强度试验学时为2.5学时、车身刚度试验学时为3学时、车身模态试验学时为2学时、车身部件及附件试验学时为1学时、密封性/耐蚀性及空气动力学试验学时为1学时。

思考题:车身结构相关实验的实验步骤及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5章数据处理(2学时)

5.1 误差理论(1学时)

5.2 随机数据的基本特征(0.5学时)

5.3 数据处理(0.5学时)

5.4 数据修约(0.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学时分配:重点及难点为误差和数据采集;误差理论学时为1学时、随机数据的基本特征学时为0.5学时、数据处理学时为0.5学时、数据修约学时为0.5学时。

思考题:无

7、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实验小组

序号

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

实验

类型

学时

分配

分组

人数

实验

地点

教学

要求

1

电阻应变片粘贴及电桥特性实验

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的表面,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应变片随着构件一起变形,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仪可测量出应变片中电阻值的变化,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用记录仪或计算机记录下来,得到所需要的应变或应力值。

验证性

4

1

车身结构实验室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提前预习试验内容,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流程。

2

车身静态强度试验

在车身应力集中位置粘贴应变片,在静态额定载荷作用下测量危险点的应力值大小,得出车身静态强度。

演示性

2

1

3

车身静态刚度试验

在车身对应测点位置布置位移传感器,施加静态额定载荷,测量测点的位移变化量,得到车身变形曲线,获得车身静态刚度。

综合性

4

1

4

车身结构动态实验

在车身动应力危险位置粘贴应变片,在动态外载荷的作用下,测量危险点动应力的大小,同时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关注点的加速度信号,获得该点的振动特性曲线。

演示性

2

1

5

车身结构模态实验

在车身结构表面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在激振器的激振下,测量各点的加速度,通过模态测试系统获得车身结构的模态振型。

演示性

2

1

8、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查成绩采用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9、其他说明

无。

 

 

上一篇:车身曲面设计及制图

下一篇:车身设计